Head banner.
中信期刊閱覽室   
 

分享到QQ空間

接過關懷單親家庭的接力棒

溫英幹

一個大幅增加的數字——單親家庭

由於社會、經濟等多種原因,單親家庭的人口正在大幅增加。所謂單親家庭,通常指僅由一位母親或一位父親,獨立養育至少一位低於18歲未成年小孩的家庭。從這些家庭來看,以單親母親、高中及以下年齡的子女居多。

單親的成因,或是喪偶,或是離婚,或是未婚媽媽,或是單身領養孩子,或是配偶因案入獄、棄家不顧等。

美國自從1960年代以來,小孩與單親父母居住的情況越來越多。1980年美國人口普查報告,單親家庭佔整個家庭人口的19.5%。到2009年,該比率已上升到29.5%,也就是平均每三個家庭中,就有一個單親家庭。2010年美國出生的小孩中40.7%出自未婚媽媽。2000年11%的小孩與未婚媽媽住在一起,15.6%與離婚的單親父母住在一起,只有1.2%是與喪偶的單親父母一起。2010年人口普查,27%的小孩與單親父或母一起。2014年統計有些州由未婚單親撫養的小孩比率超過50%。

根據美國人口普查的統計,亞裔美國人的單親家庭相對較少,約佔全體家庭數的20%。從表面看來,亞裔較其他族裔更重視家庭的觀念,加上離婚和單親家庭通常不願公開,使得這些家庭的統計數字被低估。

台灣2001年及2010年曾做過單親家庭調查,其單親定義較寬,包括18歲以上子女(約佔14%)。單親家庭在2001年合計有24.8萬戶,2010年增加到32.5萬戶,十年內增幅達31%。

由此可見,單親家庭的數量在與日俱增,是一個不能忽視的特殊群體。

一項特別的事奉工場——關懷單親家庭

孤兒寡婦,都是弱勢的群體。單親家庭的問題有其特殊性,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1.情緒問題。離婚、喪偶、或突然喪失親人(特別是兒女)是人生遭遇到的巨變。任何人在遭遇巨變時,都會經歷到極度的震驚與憂傷,特別是事發突然時。這震驚憂傷的情緒混合著不信(不相信是真的)、否認(嘗試拒絕相信)、憤怒(為甚麼會發生在我身上)、討價還價(希望找到出路)、抑鬱(理解這是不可挽回的事實)、測試(尋求解決方案)和接受(最後找到出路)。從悲劇的發生,到接受事實,上述情緒會交替、混雜出現,影響一個人的心情、健康、人際關係,甚至工作能力。離婚或喪偶者都會經歷上述各種憂傷痛苦的循環,要經過一段時間,通常是二到四年才能從低谷中爬出來。華人常常安慰遭逢巨變的人要「節哀順變」,或提醒「人生無常」,往往無法安慰當事者,反而使當事者消極面對低谷。

2.經濟問題。由於單親家庭在子女幼小時只有一位家長工作,財務負擔通常比雙親家庭更重,屬弱勢群體。尤其當單親家長沒有積蓄或一技之長,又沒至親幫忙時,就會頻臨生活危機。在離婚的情況下,縱然對方同意負擔孩子生活費,通常仍不夠開支,必須出外工作,維持家計。例如在美國80%的單親媽媽需要工作,其中50%是全職,30%是兼職,同時27%的單親家庭處於貧窮線之下,需要社會福利的補助。未婚媽媽大都依靠原生父母的經濟資助。在台灣2010年的調查,單親父母有經常性工作的佔66%,非經常性工作者14%,沒有工作者20%(其中以正在找工作或等待恢復工作者佔45%)。

3.親子問題。正在成長中的孩子和單親父母一樣經歷心靈的創傷。他們在事件發生後被迫提前成為大人,有時要安慰母親或父親,有時要照顧弟妹。有的孩子較為成熟,迎接挑戰,但有些則選擇逃避,自暴自棄。有些離婚的單親家庭,父母親同時擁有監護權,孩子必須在兩個家庭中成長,因不同的管教方式和價值觀,造成孩子適應困難。至於暫時的單親及單身領養孩子所造成的單親家庭,也有親子之間的問題。他們可能經濟壓力較少,但相對富裕的生活和不健全的家庭結構,也造成教養的困難。許多孩子因而產生情緒問題,甚至有自殺傾向,輔導這些孩子就成為重要的事工。

4.法律問題。離婚牽涉到子女撫養權的問題。在西方社會,子女撫養權由法院判給母親的情況較多。在亞洲有些地區,父權制度下,離婚的女人經常被掃地出門,境遇可憐。由於全世界離婚與未婚父母人數增加,單親家庭越來越多,在美國則已成常態,引發越來越多的法律問題。

單親家庭的問題如何解決,不是一個簡單的社會問題。社會不能忽視,教會也不應該忽視,因為神愛世人,特別是聖經多處強調對孤兒寡婦的關懷。例如,「在神我們的父面前,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,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……。」(雅1:27)「不可苦待寡婦和孤兒;若是苦待他們一點,他們向我一哀求,我總要聽他們的哀聲。」(出22:22-23;另參瑪3:5)「因為耶和華——你們的神——祂是萬神之神,萬主之主,至大的神,大有能力,大而可畏,不以貌取人,也不受賄賂。祂為孤兒寡婦伸冤,又憐愛寄居的,賜給他衣食。」(申10:17-18)「耶和華保護寄居的,扶持孤兒和寡婦,卻使惡人的道路彎曲。」(詩146:9)「耶和華必拆毀驕傲人的家,卻要立定寡婦的地界。」(箴15:25)

教會對這些單親家庭會有程度不同、方式不一的關懷,在他們的困難上,很多有愛心的弟兄姊妹都會伸手援助。歐美還有一些專門關懷單親家庭的福音機構,如美國單親家長支援事工機構(Single & Parenting,網址:singleandparenting.org),在各地有支持小組,以及出版輔助教材,幫助教會關懷單親家庭。服事華人單親基督徒的機構在美國有美東的「溪水旁關懷單親協會(By Streams of Water)」,在台灣也有獨立分會;在美西則有「真愛家庭協會」等。

一位需要提到的主僕——蔣海瓊博士

蔣海瓊博士在台灣遭遇婚姻破碎後,攜年幼的女兒來美進修,在使者協會(Ambassadors for Christ, AFC)任職,並攻讀輔導方面的教牧學博士。成為單親之後,她開始關心其他的單親,盼望能陪著他們走過傷心路,跨過流淚谷,更盼望他們能重新站立起來,找到人生的方向。更重要的是,她祈求神感動更多人來幫助單親和其他受傷的人。

為了回應神對她的呼召,蔣博士於2004年離開使者協會,全職推動關懷單親事工,並在賓州成立了「溪水旁」機構(By Streams of Water, Inc.)。這個名稱來自詩篇第一篇3節的啟發:「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,按時候結果子,葉子也不枯乾。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。」機構的目的是將從神而來的愛心、醫治及盼望,帶給單親父母及其小孩,致力於幫助各教會培訓同工參與關懷單親,向單親傳福音;幫助暫時的單親建立基督化家庭,並以神所賜的恩賜參與神國事工,舉辦華人基督徒單親成長營等,幫助了許多單親家庭,並於2007年初在台灣成立獨立分會。同年,她被查出罹患漸凍人疾病(脊髓側索硬化症,學名簡稱ALS,英文俗稱Lou Gehrig's Disease)。雖經過三年醫治,病情仍逐漸惡化,但她仍很堅強地面對苦難,並完成兩本與單親有關的著作:《我的心不凍》與《單親不孤單》。蔣博士於2010年2月16日安息主懷。

願神藉著不同的機構與教會,一同重視對單親家庭的關懷,幫助更多單親家長和子女們走出困境,在主的愛中得平安,得喜樂!

(作者現任台灣東華大學榮譽教授、美國溪水旁關懷單親協會會長)

本文鏈結:http://ccmusa.org/read/read.aspx?id=pro20170503
網上轉貼請註明「原載《傳》雙月刊第174期(中國信徒佈道會)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