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ead banner.
中信期刊閱覽室   
 

分享到QQ空間

培育兒子經驗談

何仲柯

幼時的靈性培育

我與緋雲婚後半年多才決定生兒育女,卻沒能即時如願,於是懇求上帝賜我們孩子。感謝神,再半年緋雲便懷孕。孩子既從神求得,便給他起名Samuel(撒上一20,原文譯為從上帝那裡來的;又可譯為上帝聽禱告),中文名允信。孩子在母腹中,我們已為他按手祈禱;出世後,我們就抱著他一邊餵奶,一邊做家庭靈修。我深信那段日子聖靈已帶給他平靜安穩,往後他的 個性也特別溫和。

1970年允信兩歲多,我們去旅行,有一晚睡前我們問他:「你心中有沒有上帝?」他對我們說:「我心中沒有上帝。」原來孩子也知道自己心中有沒有上帝!約三歲時有次在教會,緋雲跟他一起看福 音電影「His Land」,呼召時他決定主動請耶穌進入他心中做他救 主。

知識上的探尋

允信兩歲時,舅兄來探我們,送他一本有字有圖的兒童字典。他拿著翻,沒多久就全學會了。四歲時我們買了大英百科全書,共三套:學前、少年和普通級。當時他還未入學,一天就把學前那套看完,再繼續看少年那套!

另一次舅舅送了一隻龍蝦給我們,允信吃時請我們不要把殼弄壞,留給他;吃完後又問我們西雅圖有否生產龍蝦?我們說沒有。他問為甚麼,我們也不知道。於是他自己翻看百科全書找答案,然後告訴我們。第二天還拿著龍蝦殼去幼稚園,向同學們講述龍蝦的生態循環:由於西雅圖的水不夠冷,龍蝦在這裡長大,但不成熟,就不能繁殖下一代。老師很欣賞他,帶他去告訴 其他老師和校長。

結果老師介紹我們參加西北 區天才兒童聯會(Gifted Child Association),認識了校區的心理學家,給他做測驗,確定他是資優兒。緋雲的大學課本,允信會自己翻看,六歲已看了大學一年級的化學書。一次在餐館吃飯有人抽煙,允信就跟我們談到抽煙的問題,並解釋煙內有哪幾種 毒氣。

保持愛心與同情心

兒子在知識上有卓越的天賦固然令我們驚喜,但我們感到最可貴的是孩子對人有愛心與同情心。允信從小就很有感情、有思想。一日氣溫高達華氏百多度,我駕著車大汗淋漓,一歲的他咿咿呀呀的指著車上一盒面紙,媽媽遞了一張給他,他接過來就替我抹汗!到他剛會走路時,一天在公園裡吃著小餅乾時,一個與他年紀相若的小朋友走來,把他口裡的餅乾搶去。他愣了片刻後,將整盒餅送給了那小朋友!愛心和同情心在他幼年時已顯 露,我們繼續鼓勵和培養他,不讓這些隨著年紀日長而失掉。

允信要做哥哥了,一家人常為媽媽腹中的小弟妹按手祈禱,每次家庭靈修都這樣記念。使他知道那嬰孩不但屬於爸媽,也是他的弟妹。到緋雲懷小兒子時,有段日子需臥床休息,年僅九歲 的允信就會自動吸塵、燒飯、洗 衣,還替妹妹洗頭髮,做家事和疼惜弟妹。除了有知識,愛護家人、願意服侍人,也是我們重視 的品行。

理智和情感的引導

允信小時我們常找機會帶他出外遊玩。去國家公園,看崇山峻嶺,幽谷流泉;或去有歷史文化的名勝古蹟。他五、六歲時我們正開始研究創造和進化的證據,常帶著他去參加 Bible Science Association的聚會,與他一起討論其中的解釋是否合理。家中藏書林林總總,有講進化論的雜誌和人文主義的,我們都採開放態度,深信真理不怕被質疑、挑戰,與孩子們一起看這些書籍,並指引他們。

我也常與孩子一起看電視。有次陪允信看動畫:一頭小狐狸跳上小船玩耍,媽媽追到船塢時小狐狸已漂流到遠處,允信悲傷地轉身伏在我懷裡哭得厲害!我即時開解並安慰他。因看電視時,孩子看到一些令他不開心、驚怕、恐懼或擔心的事;如果父母不在身邊,他們很容易把那些情緒藏於心底,甚至變成幻想。很多孩子腦海裡就藏著不少奇奇怪怪的幻想,心中很多結一直沒紓解,會影響身心健康。父母陪他們看影視節目,有助即時處理他們的情緒問題。

需了解陪伴

醫生的確很忙,但無論如何我都爭取時間與妻兒相聚。我們的生活方式也因有了孩子全改變了。住在景色醉人的西雅圖,未有孩子前,只要假期就出外遊玩;但自妻子懷孕這些活動就停止了。奉勸作丈夫的千萬別在妻子懷孕期間丟下對方自己活動;否則會與妻生活脫節,且在孩子孕育、成長過程中,沒份參與。一些家庭有孩子後,妻子整天陪著孩子忙,丈夫卻只顧做自己的事,夫婦各忙各的,距離愈來愈遠。信徒家庭有時也會如此,丈夫熱心事奉,丟下妻子在家照顧孩子,不了解她事務繁瑣,感覺孤單 。

允信年幼時,我才開始有自己的事業,與別人合股,有時意見不合,壓力很大;但我提醒自己回家後就將這一切拋開。做爸爸的要是不懂珍惜親子關係與子女交流,孩子長大後就會覺得很陌生,即或孩子再聰明有知識,也會有所缺欠 !

我深覺為允信付出多些時間是很值得的。長子長女教得好是很重要的,就像一群羊,第一隻走錯了,整群就跟著牠走錯。為人父母該盡可能避免將長子長女交給人看管,自己的兒女定要親自看管。如果父母盡心把大的教好,小的也容易管教多了。

(余黃國凱採訪、整理)

本文鏈結:http://ccmusa.org/read/read.aspx?id=pro20070403
網上轉貼請註明「原載《傳》雙月刊第113期(中國信徒佈道會)」。